柿子是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,成熟季节在10月左右。它的原产地在中国,已有一干多年的栽培历史。柿子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。
中医学认为,柿子味甘、涩,性寒,归肺经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柿乃脾、 肺、血分之果也。其味甘而气平,性涩而能收,故有健脾涩肠,治嗽止血之功。”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。同时,柿蒂、柿霜、柿叶均可入药。
展开剩余78%1、柿蒂。味涩,性平,归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;有清热去燥,润肺化痰,软坚,止渴生津, 健脾,治痢,止血等功效,可以缓解大便干结、痔疮疼痛或出血、干咳、喉痛、高血压等。
2、柿叶。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,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、降低血压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作用。
3、柿饼。是用柿子去温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干果。肉质干爽,味清甜且存放久不变质。柿饼中含有甘露糖醇、蔗糖、葡萄糖和木密醇。柿饼有降压止血,清热润肠,和胃等功效。
4、柿霜。柿饼外部有一层白色粉末,称为柿霜。柿霜并不是淀粉,主要是由柿子内部渗出的葡萄糖凝结成的晶体构成。这些晶体并不易同空气中的水分相结合,因此柿饼表面通常会保持干燥,这也有利于柿饼的保存。柿霜味甘涩,性平,无毒。补虚劳不足,消腹中宿血,涩中厚肠,健脾胃气。清上焦心肺热,生津止渴,化痰宁嗽,治咽喉口舌疮痛。
柿子浑身都是宝,其各个部分都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,具体如下:
柿子肉: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,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,起到润肺生津的作用。其中的黄酮甙、单宁和多酚类物质,有助于降血压、软化血管、改善心血管功能,还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。此外,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可促进胃肠消化,润肠通便。
柿霜:是柿饼表面的白色粉霜,含有大量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等营养物质。中医认为其具有生津利咽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、咽干喉痛、口舌生疮等病症。
柿蒂:是一味中药,性平,味苦涩,入肺、胃经,具有降逆气的功效,为止呃逆(打嗝)的要药,对咳嗽、咳痰、咳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柿子叶: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单宁酸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,维生素C含量极高。将其制成茶,有软化血管、降低血压、防止动脉硬化、清热健胃、助消化等作用。
青柿子:含碘量高,可将未成熟的青柿子捣烂取汁,分次温开水冲服,辅助治疗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。
编辑:方舟
发布于:河北省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