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运城日报
科学伴成长 星光启未来
——我市“全国科普月”科普教育进校园、进课堂活动侧记
小火箭腾空点亮孩子们探索星空的梦想。
永济三中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。
科技范十足的科学秀表演让学生们领略新时代科技魅力。
文/本报记者 李宏伟 图/本报记者 陈方斌
小火箭腾空而起直插云霄、凤凰无人机划过天空、机器狗跳出美妙的舞姿、科学实验精彩不断……近日,在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的操场上,孩子们欣赏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秀。当天,我市“全国科普月”系列活动拉开大幕,以精彩的科学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。
2024年12月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公布施行,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“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”。今年是首届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主题是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夯实科技强国基础”。为了积极开展好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新学期开学以来,市教育局、市科协围绕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紧扣科技和教育教学的融合,针对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科技热点和教育需求,策划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、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普活动,进校园、进课堂,精心打造各类特色鲜明、亮点突出的科学主题活动,助力学校科学教育,让“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”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,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科普进校园——
上好一堂科学课
“怎样预测天气?”“气象仪器怎么测风速?”“为什么有的预警是红色,有的是蓝色?”在临猗县双塔小学的教室里,一堂气象科普课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纷纷举起小手提问。这是该校开展的一堂“风云探秘、童心启智”气象科普课的场景。
此次活动是省气象学会开展的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,由学会联合市气象学会、临猗县气象局、临猗县科协共同举办,旨在为新学期的校园科普教育注入活力。
课堂上,专家没有照本宣科,而是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、动态有趣的视频,用“小朋友能听懂”的语言拆解气象探测原理——从便携式气象站如何捕捉数据,到风速计、温湿度计的具体功能,再到气象数据从采集、传输到分析的完整流程,一个个抽象的科学知识,在生动的讲解中变得可触可感。
双塔小学校长何云霞说,结合今年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学校积极创新科学教育,开展各种科普进校园活动,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海洋里开启一场生动的科学探索之旅,在科学教育中收获快乐、收获成长。
科学探秘、趣味实验、互动体验,感受科学的魅力,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在闻喜县东街实验小学举行的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中,师生们一起观看并参与了精彩纷呈的科学秀表演,收获了知识和快乐。
“科学实验秀让我开阔了眼界,在实验中,我了解了水形态的神奇变化。精彩的航模表演让我很震撼,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,用科学改变未来。”闻喜县东街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林宇霖高兴地说。
据悉,闻喜县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将持续一个月。其间,该县将组织科普讲座、科技展览、实验室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,推动科普教育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乡村,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。
“孩子们知道吗?摄像头不仅会‘看’,还会‘思考’!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?”在市科协组织的“博士讲科普”走进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活动中,运城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张雷博士通过生活中的科技常识,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,用生动活泼、饶有趣味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探索科技的奥秘。
在9月份的“全国科普月”期间,市科协组织开展多场“博士讲科普”进校园活动,为近万名学生作了一场场精彩的科普报告。
市科普教育协会会长赵应峰介绍,“博士讲科普”专题报告作为我市今年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之一,不仅展现出科学技术的魅力,更让孩子们认识到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源泉,也是应对未来技术变革的坚实基础。同时,让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,让孩子有机会拓宽科技视野,从小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,点燃他们的科技梦想,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基础。
为进一步抓好科学教育,市教育局不断拓展科学实践活动,组织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进校园,进课堂,上好一堂科学课,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,提升课后服务水平,促进教育教学发展。同时,各学校将科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最基本的、必备的项目,鼓励、引导学生参与以科技为主题课程的课后服务。各学校要积极开展科普讲座、科学实验、科技创作、创客活动、观测研究等科学实践活动,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。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,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、深入、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,引进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社会优质科普类课程参与学校科学教育,不断满足中小学学生多样化需求。
创新融课程——
打造“订单式”科普新模式
在“全国科普月”期间,我市各地各学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,创新课堂教学,让课程和科学教育相融合,打造“订单式”科普新模式,以丰富的科普品牌资源,拓展科学教育新途径,通过在室内室外、校内校外的特色科普活动,给孩子们上好科学课,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追逐科学梦想的种子。
新学期开学之初,永济市科协联合永济市教体局,在实验小学、卿头小学、城北中学、北郊小学4所学校开展“玩转科学·脑洞大开”科学实验秀活动,吸引超3000名学生参与。活动通过沉浸式实验展演与互动实践,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。活动寓教于乐,将抽象科学“变身”趣味秀活动,精心设计“液氮大炮”“马德堡半球”“掌中火”“烟雾秀”等8个经典实验,将气体性质、大气压、化学反应等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场景,学生们在惊叹与欢笑中领悟科学奥秘。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推动科学教育进校园,让青少年在“玩中学、学中创”,为校园科学教育注入活力。
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科学探究热情,助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,今年新学期以来,市科协在充分征求学校科技教师教学需求的基础上,针对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内容,购置了与其配套的科学实验包。科学实验包有课程设置、动手实验、互动交流等板块,集科普推广和实践于一体,具有大量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。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些实验包或许不大,但装载的是探索世界的“钥匙”,是点燃科学梦想的火种,希望孩子们在动手与实践中爱上科学、学会思考,让“为什么”成为探索的起点,让“怎么做”成为成长的阶梯。
据悉,为了服务校园科学教育,市科协创新科普教育,打造“订单式”科普新模式,推出了科技社团科普品牌“在线预约”平台。该平台整合了30家市属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的25个科普品牌资源,提供87场科普活动预约服务。同时,市科协将大力倡导家庭科学教育,突出科普价值引领,聚合科普专家力量,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,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,打造“家门口”科学教育阵地,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,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。
为了积极开展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,市教育局加强科学课程建设,要求各级中小学校严格落实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科学课及相关学科课程。同时,积极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,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%的教学要求。在教育教学中,各学校实施启发式、探究式教学,提升作业设计水平,培养学生深度思维,促进了科学教育的落实落细,以科学教育点亮孩子们成长之路。
培育提素养——
种好科学教育“实验田”
青少年是科学的未来,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点人群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推动中小学校加强科学教育,各学校积极建设科学教育实践基地,设立校园科技馆,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,激发青少年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探索欲,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。同时,我市积极建设一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、实验校,引领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发展,成为我市校园科学教育的特色“实验田”,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蓄积科学力量。
“我觉得学校的科普馆就是一扇让我们了解科学的大门,在这里,我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,我想更多地掌握这些知识,满足自己的好奇心。我以后就想当一名科学家。每次课间只要一有时间,我便会来到这里。课本上没有的东西,甚至没有听到过的东西,在这都能看到。”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学生杨瑞轩说。
在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,去年该校投入使用的校园科普馆已成为学生们在课间探索科学、增长知识的好去处,也成为这所学校科学教育的亮点。作为盐湖区首家校园科普馆,该馆由盐湖区科协、盐湖区教体局共同建成,建筑面积210平方米,分为神奇光学、奇幻电磁、奇妙数学、力学世界、前沿科技等展区,通过科学有趣、贴近生活的展项和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,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和神奇,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今年,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。
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校长刘洁说,为了培育孩子们的科学素养,提高科学教育实效,学校充分利用馆校结合,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为己任,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,种好科学教育的“实验田”,构建学校科学教育新样态。
创意编程、超级轨道赛、轮式机器人、重力小车比赛,参赛选手沉着应对,各显其能,精彩不断,将创意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……这是前不久在垣曲县城西小学举行的垣曲县校园科技节的活动场景。
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,垣曲县城西小学致力于构建“课程+实践+创新”的科学教育体系,通过开设“趣味实验室”“校园科技节”“科普教育讲座”等特色活动,全方位点亮学生的科学童心。
“让孩子们上好科学课,提高自身的素养,为未来打好基础。”垣曲县城西小学校长张华隆说,在实践中,学校不断做好科学教育“加法”,提供多方条件保障,强化对教科研的支持力度,加强科技教育资源建设,完善课程体系,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,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,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梦想中前行。
一堂生动的科学课,一场精彩的科学实验秀,一次和科学博士的面对面……科学教育不仅在课堂上,还在实践活动中,科学教育在校园里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,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新知、了解世界的另一扇“窗户”,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创氛围,把学生的科学眼光引向无限的未来。
金色九月,收获的季节。在“全国科普月”活动中,我市各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,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了科学的氛围,点亮了孩子们科学的未来,促进了科学教育在校园百花齐放、开花结果,促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。下一步,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,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,激发学生崇尚科学、探求未知的兴趣,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