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许妍在谈判桌拍着桌子喊出 “凭什么不争不抢” 时,多少观众攥紧拳头:国产剧终于等来敢正视欲望的 “恶女救星” 了!可追到最新剧情,豆瓣评分一夜掉 0.6,弹幕满屏 “退钱”—— 那个敢雇演员假扮父母、为抢岗位自费撬动名人资源的野心家,居然系上围裙包起了饺子,对着羞辱过她的婆家说 “放下过往”。这哪是角色成长?分明是把前期的锋芒全磨成了软柿子。
谁还记得开播时的许妍多带劲?面对偏心父母的道德绑架,她一句 “你享受偏爱凭什么要我让步” 戳得对方哑口无言,没有半句委屈巴巴的辩解;被关系户抢走主持人位置,她不哭闹不抱怨,连夜组局拉来三位行业大拿站台,硬生生把逆风局打成王炸;未来婆婆查户口式盘问,她真假话掺着说,既没暴露底牌又讨了对方欢心,那股坦荡的欲望像极了挣脱枷锁的狼崽。当时全网都在说:“终于不用看女主靠男主拯救了,这才是大女主该有的样子!”
展开剩余71%转折来得比龙卷风还猝不及防,且每一步都踩在观众的雷点上。得知男主早已知晓她的所有谎言,甚至故意利用她达成商业目的,观众等着看她掀桌子复仇,结果她收拾行李净身出户,美其名曰 “不想欠人情”;从前对闯祸精姐姐冷眼旁观的她,突然开始熬夜帮姐姐擦屁股,连姐姐挪用她的创业资金,她都轻描淡写一句 “下次注意”;最让人窒息的是,被男方全家当着亲戚的面羞辱 “出身卑贱” 后,她转天就买了面粉上门包饺子,笑盈盈说 “一家人哪有隔夜仇”。弹幕里那句 “好不容易养成一匹狼,最后养出了哈士奇”,精准戳中了无数人的失望。
这场人设崩塌,说到底是编剧对 “恶女” 的集体怯场。他们太清楚 “野心家女主” 是流量密码,前期把 “反套路” 的旗子举得高高的,可真要触碰 “不完美女性” 的边界时,又立刻缩回了 “真善美” 的安全区。于是许妍成了矛盾的集合体:既要靠手段上位显 “爽感”,又要为爱情忏悔立 “纯良”;既想反抗不公赚 “共鸣”,又要主动妥协求 “圆满”。就像网友辣评的:“前期宣传的是《恶女逆袭记》,播到最后成了《圣母原谅录》,这波是把观众当傻子糊弄。”
放眼全球影视市场,观众从来不是不能接受女性角色的柔软,而是不能接受敷衍的人设撕裂。《黑暗荣耀》里的文东恩,复仇时步步为营瓦解敌人生活,够 “狠” 够 “恶”,但她会在学生面前维护平等,会在得知朱如炡身世后选择离开,这份柔软是符合逻辑的人性保留,而非强行洗白;《致命女人》里的贝丝・安,从温顺主妇到策划复仇,全程没有为 “恶” 道歉,却靠清晰的动机和成长线圈粉无数。这些角色证明,真正的复杂女性角色,从来不是 “非黑即白”,而是 “逻辑自洽”—— 她们可以有欲望,也可以有软肋,但绝不会为了 “圆满结局” 硬生生折断自己的锋芒。
争议自然吵翻了天。有人辩解:“现实里哪有永远的狼?和解才真实。” 可反对者立刻反驳:“真实是文东恩复仇后仍会失眠,不是许妍前一天被羞辱,后一天就包饺子!” 其实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 “能不能和解”,而是 “怎么和解”。如果许妍的妥协是经历挣扎后的主动选择,而非编剧笔锋一转的 “性情大变”;如果她的善良是有底线的守护,而非无原则的纵容,观众未必会如此失望。大家愤怒的,是前期被 “反套路” 的期待喂饱,后期却被迫吞下 “老套路” 的剩饭。
这早已不是内娱第一次栽在 “假恶女” 陷阱里。《流金岁月》里的朱锁锁前期敢闯敢拼,后期沦为为男人流泪的工具人;《三十而已》的顾佳开局手撕小三,结尾却跑去茶山 “岁月静好”,仿佛之前的锋芒都是错觉。这些角色的崩塌,本质是创作的 “安全区依赖症”—— 资方想要 “恶女” 的流量,又怕过于尖锐引发争议;编剧想写复杂人性,又不敢突破 “真善美” 的既定框架,最后只能用 “包饺子式和解” 这种讨巧的方式收尾,却忘了观众早已不吃这一套。
当许妍在直播镜头前强颜欢笑,曾经那双写满野心的眼睛渐渐失焦,观众怀念的从来不是 “坏女人” 本身,而是那个敢于说 “我想要”“我不服” 的真实灵魂。我们看够了 “圣母式牺牲”,也听腻了 “放下过往” 的鸡汤,比起强行圆满的饺子,更想吃一口带刺的人生 —— 哪怕不完美,哪怕有遗憾,但至少活得坦荡、逻辑自洽。
《许我耀眼》的人设崩塌还在发酵,评论区已经刷起了 “内娱真恶女通缉令”。或许有一天,影视圈能真正明白:观众想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角色,而是敢直面欲望、不被强行 “阉割” 的鲜活灵魂。
你能接受许妍的 “包饺子式和解” 吗?内娱为啥总拍不好 “真恶女”?评论区聊聊~
发布于:湖南省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